孕早期
2次檢查: 一次確定是否懷孕,一次確定胚胎是否有活性
1.通過早早孕試紙或者驗孕棒(即尿妊娠實驗),確定月經推遲的原因是不是懷孕。一般在停經(從上一次姨媽日第一天開始算起)后35天左右檢查。
2.驗出兩道杠后,想要確診是否懷孕可以去醫院掛號驗血做HCG和孕酮的檢查啦,一般醫生會開個單叮囑懷孕前三個月不要有性生活,然后就交錢抽血,下午出結果,有一些沒做孕前檢查的,需要多做幾個檢查,一周內陸續出結果。但其實這個環節其實是不必要的,會增加非常多的不必要,比如HCG翻倍不理想,比如孕酮偏低,容易過度思慮過度治療,反而不利于寶寶安胎。
3.第六周出頭,即在停經(從上一次姨媽日第一天開始算起)后45-50天做可以做B超,這時候能夠在宮內看到胚胎,并且有胎心胎芽,胎兒存活,胎兒個數,著床位置。檢查結果如下圖:
B超確認后就要趕緊選擇建檔、孕檢及生產的醫院了。
如何選擇孕檢生產的醫院?
答案很簡單,離家近,看著喜歡。
生孩子說難是個鬼門關,說簡單就是個小手術,在各個醫院相差不大,但是服務差異還是很大的,會影響產婦的心情和狀態,而產檢過程關注的點不同,也會影響整個過程的體驗。比如老牌的深圳市婦幼,就以專業獲得很多麻麻歡迎,但是人多到爆,至少12次的孕檢,每次都要排隊很久,最后生產很可能沒有床位睡過道。而比如港大醫院,每次產檢都是預約制,環境好,都有床位,不止關注胎兒還關注孕婦健康及身材恢復,但是現在要靠搖號才能建檔,不建檔不能在港大生。具體選擇哪個醫院,可以在白天在小區花園溜達,多問幾個生完孩子的麻麻,就很清楚啦。
建檔需要準備哪些資料?
1、去街道辦開好計劃生育證明
2、雙方身份證,社保卡
3、結婚證
4、B超檢查報告單
孕中期
大約4-5次檢查:12周以上開始產檢,每4周一次
第一次產檢&建檔
掛號,領母子保健手冊,母子保健手冊
第一次產檢:孕12周
第一次產檢需要全面檢查準媽媽的健康情況,項目較多,也是整個孕期產檢中費時最長、最全面的。
1量體重和血壓
醫生通常會了解準媽媽未懷孕前的體重,作為日后孕期體重增加的參考依據。孕期體重的增長,最理想的是在懷孕3個月以內增加2公斤,懷孕3-6個月以及7-9個月各增加5公斤,前后共12公斤左右為宜。增加的體重中,胎兒占3公斤左右,胎盤和羊水約2公斤。如果整個孕期增加20公斤以上或體重超過80公斤,都是危險的信號。
2血常規檢查
主要是驗準媽媽的血型、血常規、血紅蛋白(檢視準媽媽貧血程度)、肝功、腎功及梅毒、乙肝、艾滋病、凝血功能、空腹血糖等。
3尿常規檢查
主要是驗準媽媽的糖尿及蛋白尿兩項數值,以判斷準媽媽本身是否已有糖尿病或耐糖不佳、分泌胰島素的代謝性疾病、腎臟功能健全與否(代謝蛋白質問題)、子癇前癥、妊娠糖尿病等各項疾病。
化驗尿液應留取中段尿,因為女性的尿道口和陰道口比較近,如不注意,尿液往往會被白帶污染,不能真實地反映尿液的情況。
4肝腎功能檢查
檢查有無肝炎、腎炎等疾病。進行乙肝(HBV)病毒學檢查,因肝炎病毒可直接傳播給孩子。
5超聲檢查聽胎心
醫生運用多普勒胎心儀來聽寶寶的心跳。
6身體各部位檢查
針對準媽媽的甲狀腺、乳房、骨盆腔來做檢查。
由于骨盆腔是以內診方式進行檢查,為避免過于刺激子宮,醫生會讓準媽媽平躺在診斷臺上,以手來觸摸準媽媽腹部上方是否有腫塊。若有腫塊,就要懷疑是否為卵巢腫瘤或子宮肌瘤,但大部分為良性腫瘤。
7“胎兒頸后透明帶”的篩查即NT,孕早期唐氏篩查
準媽媽可在孕11-13周做NT彩超,檢查胎兒頸后透明帶厚度,及早發現胎兒神經管缺陷等異常。如果NT厚度大于2.5mm(或3mm),胎兒罹患唐氏綜合征的幾率較高,這時會再做一次羊膜腔穿刺來看染色體異常與否。這個部分注意要盡快預約,很容易錯過。也不是所有的醫院都開展。如果不能做,孕中期還能做中唐。
第二次產檢:孕16周
從第二次產檢開始,準媽媽每次必須做基本的例行檢查,包括稱體重、量血壓、尿蛋白、檢查宮高和腹圍、問診及聽寶寶的胎心音等,直到孕末期
唐氏綜合征篩檢查(中唐篩查)
準媽媽在孕13-18周檢查做抽血做唐氏綜合征的篩查,時間錯過了就不能做了。通過檢測血液中甲胎蛋白(AFP)及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(β-HCG)的濃度,查看胎兒是否存在染色體方面的異常。唐氏篩查化驗抽血一般是查HCG、胎甲球蛋白、游離雌三醇等,(不同的實驗室項目不完全相同),還要結合孕婦年齡、體重、孕周綜合計算出來的風險度。唐氏篩查僅僅是篩查,不能確診,有一定的漏診率。這項化驗醫生不是看其中生化指標的具體數值的,要看最終計算出來的風險度。如果唐氏綜合征篩查結果為高風險,準媽媽就要進行羊水穿刺,來進一步確證。
第三次產檢:孕20周
超聲大排畸、首次胎動、假性宮縮的出現
此階段最重要的是三級彩超產前診斷,即俗稱的“大排畸”檢查,能檢出大多數的胎兒畸形。醫生會仔細測量胎兒的頭圍、腹圍,看腿骨長度及監視脊柱是否有先天性異常。超聲大畸形篩查在孕18-23周進行,同樣要提前預約。一般主要看六大結構異常:無腦兒、腦膨出、開放性脊柱裂、內臟外翻、嚴重的短肢畸形、單腔心。不是所有的畸形都能做出診斷,但是能盡可能的避免一些畸形可能導致的未來巨大痛苦。
第一胎胎兒首次胎動約在18-20周出現;第二胎則在16-18周感覺到。
此外,準媽媽在20周以后會出現假性宮縮,大部分會在30分鐘內緩解,但隨著孕期周數的增加,出現的頻率會越來越高。
第四次產檢:孕24周
妊娠糖尿病篩查
妊娠糖尿病的篩查一般在孕24周做。一般在孕24-28周做糖耐量檢查,先抽取準媽媽的血液樣本做耐糖實驗(無須禁食),準媽媽喝下50克糖水,等1小時后抽一次血,2小時后再抽一次,3小時后再抽一次,總共抽四次血。只要有2次以上指數高于標準值,即代表準媽媽有妊娠糖尿病。肥胖、孕期體重增長過多、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孕32周要復查一次。在治療上,采取飲食及注射胰島素來控制,不可口服降糖藥來治療,以免造成胎兒畸形。
孕晚期
每2周檢查一次,36周后每周檢查一次,到分娩前約7次。分娩時間決定了檢查次數。
第五次產檢:孕28周
檢查乙肝抗原、梅毒血清實驗、德國麻疹、ABO抗體
此階段最重要是抽血檢查乙肝,以確定準媽媽本身是否帶原或已感染乙肝。如果準媽媽的乙肝兩項檢驗皆呈陽性反應,一定要讓兒科醫生知道,才能保障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注射疫苗,免遭感染。
此外,要再次確認準媽媽前次所做的梅毒反應呈陽性還是陰性,以便在胎兒出生前為準媽媽徹底治療梅毒。
至于德國麻疹,準媽媽除了要抽血檢驗,還要確定是否在孕前注射過麻疹疫苗,一旦注射過,則檢驗結果會呈陽性反應。特別提醒曾注射過德國麻疹疫苗的女性,最好在注射后3-6個月內不要懷孕,否則可能會對胎兒造成一些不良影響。
孕30周開始要自數胎動。胎動很重要,胎動活躍,說明胎兒安好。孕32周以后,如果有異常及時剖腹產,胎兒是有存活機會的。
第六次產檢:孕32周
檢查下肢水腫、子癇前癥、預防早產
28周以后,準媽媽的子宮已大到一定程度,有可能會壓迫靜脈回流,導致容易出現下肢水腫。將大拇指壓在小腿脛骨處,壓下后,皮膚明顯下凹而不會很快恢復,即表示有水腫現象。準媽媽平時可睡覺時將雙腳抬高,并以左側位躺,來預防水腫。
由于大部分人的子癇前癥會在孕28周以后發生,醫生通常以準媽媽測量血壓得到的數值作為依據。如果發現血壓偏高,且出現蛋白尿、全身水腫等情況,需多加留意,以免發生子癇前癥。所以,孕后期針對血壓、蛋白尿、尿糖所作的檢查非常重要。
另外,準媽媽在37周前要特別預防早產的發生,如果陣痛超過30分鐘以上且持續增加,同時合并有陰道出血或出水現象,一定要立即送醫院檢查。
第七次產檢:孕34周
超聲檢查、評估胎兒體重
建議準媽媽做一次詳細的超聲檢查,以評估胎兒當時的體重及發育情況(如罹患子癇前癥的胎兒,看起來會比較嬌小),并預估胎兒至足月生產時的重量。若發現胎兒體重不足,準媽媽應多補充一些營養素;若發現胎兒過重,在飲食上就要稍加控制,以免日后胎兒過大需要剖宮生產甚至出現難產的情況。
第八次產檢:孕36周
為生產事宜做準備、減少性生活次數
從36周開始,預產期越來越近,此時以每周產檢一次為原則,并持續監視胎兒的狀態。準媽媽可開始準備一些生產用的東西,以免臨產時手忙腳亂。
由于此時已屬懷孕后期,為了避免早產的發生,宜減少性生活次數。
36周開始要每周做胎心監護。每月宮縮的時候,我們主要看胎動時胎心是否會增快,能增快的說明是健康的,就如我們成人運動后心率會增加一樣。如果沒有胎動,說明缺氧。當然,有時候,恰好他安安靜靜的在睡覺,那么過半小時后再做。
第九次產檢:孕37周
注意胎動
由于胎動越來越頻繁,準媽媽宜隨時注意胎兒及自身的情況,以防胎兒早產。
孕36-38周復查肝腎功能、凝血功能、空腹血糖。
第十次產檢:孕38周常規產前檢查
復查尿常規,產科檢查(宮高、腹圍、胎心、胎位檢查、血壓、體重)。指導孕婦自數胎動及臨產征兆,胎心監測。
第十一次產檢:孕39周常規產前檢查
復查尿常規,產科檢查(宮高、腹圍、胎心、胎位檢查、血壓、體重)。指導孕婦自數胎動及臨產征兆,胎心監測。
第十二次產檢:孕40周常規產前檢查
復查尿常規,產科檢查(宮高、腹圍、胎心、胎位檢查、血壓、體重)。指導孕婦自數胎動及臨產征兆,胎心監測。
注意:如果準媽媽到了42周以后仍沒有生產跡象,則應考慮讓醫生使用催產素或行剖宮產。
本文標題:懷孕多久產檢?內容一般有哪些?
地址:http://www.cqmaidi.cn/yunqi/pl/1014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