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為人母,最憂心的事情就是寶寶吃不飽,擔心自己的奶水不足,擔心自己沒有及時發現寶寶餓了。其實,大部分的寶寶其實并沒有媽媽們想象的那么餓,并不需要吃那么多,反倒是,很多都存在著過度喂養的情況,并出現了吐奶、脹氣、肥胖等健康問題。
寶寶還不會說話,他想要表達需求的唯一方法就是哭。很多媽媽總是覺得寶寶一哭就可能是餓了,二話不說就給寶寶喂起奶來。其實,媽媽這樣一哭就喂,很容易造成喂養過度。
也許很多媽媽要奇怪,一直以來都只聽說擔心寶寶會吃不飽,原來吃多了也不行?那小編先為大家說一說過度喂養的危害吧:
■ 過度喂養會加重寶寶消化器官的工作
■ 過度喂養易腦疲勞
為消化過多的食物,消化道必然擴張,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,腦細胞會因而暫時缺血,所以吃得越多,胃腸需要血液越多,腦供血越少,對大腦危害越大。
■ 過度喂養還會促進寶寶大腦的早衰
研究發現,早衰物質會因飲食過飽后增加數萬倍,易致肥胖癥,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,智力偏低。
■ 嬰兒期過度喂養會增加兒童肥胖的危險性
如今對“兒童期肥胖對成人慢性病的影響”課題的深入研究表明,嬰兒期的肥胖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,這種肥胖會影響其一生的健康。
如何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呢?
寶寶身高體重正常增加
0-3個月的寶寶,每月體重增長達到1千克,身高增長達到4厘米左右,就說明寶寶基本吃飽了。如果42天寶寶檢查時體重增長小于1.5千克,那就說明可能母乳不夠,需添加奶粉,也可能是喂養方法不對,需醫生指導。如果體重增長過快,說明你可能喂多了。
大小便正常
一般而言,寶寶每天尿濕6塊以上尿布,說明母乳的量足夠,寶寶吃飽了。反之,寶寶經常一兩個小時也沒有多少尿,則表明沒有吃飽。
寶寶睡眠好
如果寶寶吃奶后能安靜睡覺3小時以上,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鬧,這表示他已經吃夠了。如寶寶長時間不肯放開媽媽的乳頭,或猛吸一陣又把乳頭吐出來哭鬧,且體重增長慢,則表明寶寶沒有吃飽。
一般說來,寶寶具有調節能量攝入的本能。但是這種本能更多地體現在母乳喂養上。媽媽不用擔心純母乳喂養的寶寶由于吃奶太頻繁而造成“過度喂養”。即使是最初幾個月中因為頻繁吃奶而體重過胖的寶寶,后期隨著會爬、會走等運動量的加大,體重增長也會減緩或有所回落。
本文標題:寶寶哭了就喂,媽媽們要警惕
地址:http://www.cqmaidi.cn/yinger/yingyang/101528.html